寧海新聞網訊 “對方不在本地,移動號碼能過戶嗎?”“寵物店又臭又吵,影響周邊居民,有沒有人來管一管?”“我們村飲用的自來水混濁,希望有關部門幫我們想想辦法。”……“百姓事馬上辦”網絡新平臺自今年5月底開通以來,短短4個月時間,已有614位網民注冊發(fā)言,向政府部門和機關單位投訴舉報、咨詢求助、建言獻策833條。雖然網絡看不見,也摸不著,但網民提出的實質性問題和普遍性建議,一般都能在相關單位受理后5個工作日內得到回復。通過這一網絡新平臺,更好地架起了政府與百姓之間的“連心橋”。 信息時代的來臨,讓網絡日漸貼近尋常百姓的生活。在這一進程中,我縣積極主動適應新形勢,力推網絡社會管理創(chuàng)新,暢通“百姓網上發(fā)聲”渠道,健全“干部網絡問政”機制。2006年8月,寧海新聞網文峰論壇“百姓熱線”欄目新鮮出爐,積極打造在線交流新平臺,使網絡成為傾聽民聲、匯集民智、排解民憂、解答民惑的“魅力磁場”。今年1月,結合“三思三創(chuàng)”主題教育實踐活動,縣效能辦、縣新聞中心開始籌劃打造一個新的服務平臺,積極拓展民意表達渠道。經過兩個多月緊張地籌劃、開發(fā)、修改、構建,“百姓事馬上辦”網絡新平臺于5月底上線試運行,并于6月9日正式開通。
相對以前的熱線欄目,“百姓事馬上辦”網絡新平臺更具方便、規(guī)范、高效、權威等特性,努力使社會各個群體實現(xiàn)“反映有渠道、傾訴有人聽、困難有人幫”。只需一臺能夠上網的電腦,任何人都可注冊使用這一網絡新平臺,通過“百姓講臺”進行投訴舉報、咨詢求助、建言獻策等操作,也可搭乘部門直通車了解政府和部門的職能和工作動態(tài)。10月8日上午10點多,市民金先生在“百姓事馬上辦”網絡新平臺留言向縣交通局提議,希望公交公司能為小學生提供公交IC卡上門驗卡服務?h交通局網絡發(fā)言人在10日下午作出答復,表示今年是公交IC卡使用年審的第一年,考慮到市民可能不熟悉情況,公交公司已將原定于9月底結束的年審時間延遲至10月底。近期,公司將到各學校門口張貼學生IC卡年審通知。如學校需要統(tǒng)一年審,可聯(lián)系提供上門服務。對這一處理結果,陳先生表示滿意。
同縣交通局發(fā)言人一樣,全縣103個職能部門以及企事業(yè)單位目前都有新平臺的賬號,每日兩次定時查看接收網上信息更新情況。其中18個鄉(xiāng)鎮(zhèn)(街道)首次納入“百姓事馬上辦”這一新平臺。針對網民的提問,網絡發(fā)言人以部門名義在經管理員審核后24小時內響應受理,5個工作日內予以回復。同時,縣里出臺相關政策,督促相關職能部門公開、透明地處理熱點難點問題,辦復情況列入相關部門的工作績效考核。開通四個月以來,新平臺的留言辦復率一直在95%以上。截至目前,共受理各類有效咨詢投訴683件,已處理651件,已處理率達到95.3%。
《對于寧海紅綠燈設置的一點建議》、《切莫給高齡老人打白條》、《關于出租車投訴的一點個人淺見》……每一天,都有不少網民在熱切關注著自己腳下的這片土地,積極為寧海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出謀劃策、高聲疾呼。而“百姓事馬上辦”全體成員也將繼續(xù)奔波在路上,為通過無線網絡受理的每件百姓事,認真促成有關部門協(xié)調解決,將其打造成為一個沒有圍墻的效能辦、信訪局,構建成為一個真正的陽光大廳、和諧之家。(記者水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