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婁偉杰
在縣第一醫(yī)院住院部的病床前,記者問葛民春:你這么大年紀了,為什么還沖在抗臺第一線呢?“臺風帶來的狂風暴雨會危及村民的生命財產(chǎn)安全,作為村黨支部書記,一名老黨員,在這個重要時刻,我怎么能縮在后面,只看著鎮(zhèn)干部和村里的其他干部去忙呢?”面對記者的疑問,躺在病床上的葛民春回答得緩慢而平靜。70歲的葛民春就是這樣一個人,從當村干部以來,只要村里有事,他總是不顧自己年事已高沖在前面,工作熱情一點也不遜于年輕人。
岔路鎮(zhèn)是我縣山地面積最大、山塘水庫和地質災害點最多的區(qū)域之一,湖頭村又是該鎮(zhèn)地勢最低的一個村。由于排水能力弱,一旦暴雨降臨,上游溪水一來,總是會造成村前的楓湖水位暴漲滿溢,使村民房屋進水,嚴重影響全村600戶1580名村民的生命財產(chǎn)安全。“?”臺風到來之前,按照岔路鎮(zhèn)黨委、政府的要求,葛民春積極組織村干部開展排查安全隱患、監(jiān)控楓湖水位、夜晚巡查、轉移危舊房住戶等防臺抗臺工作。臺風過后,葛民春卻累倒了。8月9日到醫(yī)院一查,原來是由于疲勞過度加上飲食不好,導致胃潰瘍出血。市委書記王輝忠在8月14日的《寧波日報》上看到葛民春的事跡后,作出批示:老支書事跡感人,深值廣大黨員干部學習,要深入總結、廣泛宣傳。王輝忠還要求縣委書記卞吉安向老支書轉達問候和致意,并祝老支書早日康復。卞吉安也作出批示:葛民春同志的事跡感人至深,請組織、宣傳部門迅速貫徹落實王書記批示精神,深入總結,廣泛宣傳,組織廣大黨員干部認真學習。卞吉安還親赴醫(yī)院慰問了住院的葛民春。卞吉安說,老支書不顧高齡,積極投身抗臺救災,最后病倒的事跡非常感人,值得廣大黨員干部好好學習。卞吉安還囑咐老人要保重身體,配合醫(yī)生治療,爭取早日康復,重返工作崗位,繼續(xù)帶領湖頭村全體黨員干部為湖頭村發(fā)展作出新的貢獻。
親力親為抵御“?”
8月7日,狂風暴雨下的湖頭村,遭遇了停水停電。葛民春帶領鎮(zhèn)干部和村兩委會干部一直在冒雨忙碌,用背、抱、三輪車載等方式,轉移出危舊房住戶27戶43人,避免了“海葵”肆虐時對村民造成的傷亡。
從8月6日接到鎮(zhèn)里防臺通知以后,葛民春就開始考慮如何開展防臺抗臺工作了。村里有數(shù)百間老舊住房,住在里面的都是一些老弱婦孺和外來務工人員,如何將住在這些老舊房中的人安全轉移出來,成了湖頭村本次防臺抗臺的頭等大事。葛民春和村兩委會班子成員一邊準備抗臺物資,一邊從6日下午開始就挨家挨戶上門做轉移動員工作。隨著臺風帶來的風雨逐漸加大,鎮(zhèn)村兩級干部心里都是沉甸甸的,葛民春和其他鎮(zhèn)村干部一起,冒著大雨一邊繼續(xù)巡查,一邊積極做好強制轉移的準備。一直忙到傍晚5點多鐘,才把住在老舊房子里的43人全部安全轉移出來。
年近90歲的麻婆婆住的房子非常破舊,很有可能被臺風刮倒,葛民春上門做工作時,麻婆婆死活不肯轉移。她說:“我年紀大了,身體也不好,不想動了,而且以前那么多次臺風,也沒吹垮這個房子,這次也不會有事的,就算垮了,活了那么久,死就死了,沒什么大不了的。”老人年紀這么大,如果采取強制措施,很容易發(fā)生意外,這可把葛民春給急壞了。最后,葛民春還是通過做通老人兒子的思想工作,由老人的兒子將老人從房中背出來,安置到了兒子家。葛民春心里的一塊石頭這才落了地。
沒等他喘口氣,又傳來一個消息,87歲的王奶奶也不愿意離開她住了幾十年的老房子,葛民春當機立斷,采取強制措施,一定要將老人安全轉移出來。為防雨大發(fā)生意外,葛民春將原來就準備好的三輪車調到了王奶奶的家門口,由年輕干部將她背上了三輪車,然后送往安置點。隨后,葛民春又同其他村干部一起用三輪車轉移出來3位老人。
第二天一早,鎮(zhèn)村干部在巡查統(tǒng)計損失的時候,發(fā)現(xiàn)麻婆婆和王奶奶家的房子倒塌了,她們的親屬也是一陣后怕。他們紛紛對記者表示,幸虧葛民春等村干部工作做得到位,不然我們失去的不僅僅是房子,還有親人。 在這幾天里,葛民春一直沒有好好休息,累了,在村辦公樓內用三張椅子一拼,就當床睡;餓了,就著榨菜吃一包方便面,夜里還經(jīng)常起來查看楓湖水位情況。7日后半夜,在辦公樓內值班的聯(lián)村干部和其他村干部突然聽到“砰”的一聲,他們急忙去看發(fā)生了什么事,干部們發(fā)現(xiàn)原來是葛民春在休息的時候,從椅子上摔了下來。干部們都紛紛勸他,你這么大年紀了,就回去休息吧,這里有我們呢。葛民春笑著對他們說,沒事,我是一名黨員,風雨這么大,我真是有點不放心,回家也是睡不安穩(wěn)的,就讓我在這值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