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寧海傳統(tǒng)婚俗中,有一項內(nèi)容叫做“鋪喜床”。鋪喜床一般都會邀請自家姑媽或姨媽,或者村中兒女雙全、福分最好的老太太來完成。這一方面是為新人完婚準(zhǔn)備安寢之處,另一方面也是體現(xiàn)了婚床在婚俗活動中的神圣地位。
鋪床的被褥都是新娘嫁過來時的紅綠綢緞喜被。新娘早在少女時期,就開始織錦繡花,制作喜被面子和枕頭套、蚊帳等。結(jié)婚前一年,還會專門邀請彈棉花的師傅來家里彈棉絮被,并在棉絮上用紅絲線鋪成雙喜字或如意結(jié),寓意吉祥。結(jié)婚前一天,伴姑妹會同村中有福分的老婦人一起縫制喜被。按風(fēng)俗,縫喜被的絲線不能打結(jié),準(zhǔn)備妥當(dāng)后,用苧麻腰帶扎好,同樣不能打死結(jié)。
男方家鋪床的老太太要穿戴一新,洗凈雙手。先將馬桶小叔擔(dān)來的青布口袋鋪在床榻上,意即傳代。青布口袋要待一個月后方可拿走。然后鋪上新草席,在上面撒些棗子、桂圓、板栗之類的干果,祈求新娘嫁過來能早生貴子。草席上是龍鳳呈祥的墊被,墊被的紅緞面子一定要朝上。新郎新娘結(jié)婚當(dāng)天蓋的被子稱“百子被”,紅緞被面上繡的是有象征意義的七彩百子嬉鬧圖。紅緞被子里夾有新娘娘家?guī)淼难蠹t染色的雞蛋和板栗干果。這些干果一般不能拿走,須等晚上新郎、新娘就寢時食用。
鋪好喜床后,接著要“滾喜床”。要找一個小男孩,最好是新郎的外甥或侄子,讓前來迎親的年輕婦女抱到喜床上,滿床翻滾。這樣做的寓意是希望新娘嫁過來后當(dāng)年就能生個大胖小子。
新娘嫁過來的喜被,有一條是要送給公婆蓋的,結(jié)婚第二天,新娘會親自送到公婆的房中,感謝他們對自己丈夫的生養(yǎng)之恩。新郎新娘當(dāng)天晚上蓋的那條紅緞被須保存好,即使后來不使用,也要壓在箱底。還有一床被子必須是青布上點綴白花的青布被。舊時寧海鄉(xiāng)間的說法是,新娘子嫁人,沒有青布被,即便有再多的紅緞被,也不能算是娘家富有。
此外,舊時的民間習(xí)俗認(rèn)為,結(jié)婚之日開始的一個月內(nèi),新房中的喜床不能空著。如果某天新郎新娘不在家,也必須由小叔子或小姑子代睡喜床。
2
在舊時的傳統(tǒng)婚俗中,新郎新娘結(jié)婚,必須行過“拜堂禮”,才真正算結(jié)為了夫妻。
拜堂的中堂,也稱之為喜堂。喜堂需張貼大紅的“囍”字,紅燈高掛,紅燭搖曳,一派喜氣洋洋的景象。新郎父母親坐在正中,兩旁坐的是長輩。
隆重的拜堂儀式在鞭炮鼓樂聲中開始,由司儀主持。由兩名父母雙全的弟兄,點上一對龍鳳花燭,分立兩旁,女儐相在旁指點著蓋著紅蓋頭的新娘。在贊儀高聲唱儀下,新郎與新娘雙雙拜天地、高堂,再夫妻對拜。贊儀宣讀祝文,祝文格式一般如下:
某年,歲次某,月屆某,弟子某偕配某氏為婚,良緣夙締,佳偶天成。允矣,朱陳締好:大哉,鸞鳳和鳴。選擇良辰,交拜花燭。虔備茗香寶燭,桂圓棗子,干茶朱果,請酌酒儀。拜媒,天地神祗,日月三光,本境境主某尊神俯垂洞鑒,伏愿百年好合,五世其昌,螽斯衍慶,麟增呈祥,鼓琴鼓瑟,夫婦和睦,宜家宜室,大小團圓,早生貴子,偕老齊眉,門庭吉慶,家道興隆,愿言不盡,伏祈神鑒。
拜堂完畢后,伴姑拿來一條中間打上同心結(jié)的紅絲巾,新郎新娘一人一端,在伴姑的引領(lǐng)下,送到新房中,在新床沿上坐定。隨后,新郎便在中堂內(nèi)陪伴賓客,新娘則不再出新房門。男方家選定一位福分好的老婦人,前來象征性地替新娘洗臉,再給新娘喂茶。老婦人舀起一瓢茶喂給新婦吃,每喂一口都要講一句好話,如吃到桂圓,就說“早生貴子”。新婦只是象征地抿一口,不能多吃。一會兒那老婦人又來喂飯。一大碗白米飯上覆有兩大塊豬肉、兩個大肉圓、兩條黃魚,新婦各樣都要吃一點。老婦人一邊喂,一邊講吉利話:“娘飯香,夫飯長,夫妻過日子商商量量。發(fā)財致富,多子多福。”喂茶和喂飯時,新婦都不能撩開紅蓋頭,只是讓老婦人簡單喂幾口。這時,男方家請來一小男孩到新房里往馬桶里拉尿,稱“拉馬桶尿”,討個好彩頭,意喻新娘結(jié)婚后不久就生小孩,傳宗接代。拉完后,伴姑將準(zhǔn)備好的果包送給小孩。
晚上的酒宴稱為落轎酒,也叫拜堂酒。喜筵要按賓客身份的尊卑長幼排定座位,由司儀一一引入堂。東一首席位是新郎的大娘舅,依次是二娘舅,西一是姑丈,再是姨丈等。筵席酒菜是12大碗,待上大肉后,新郎給賓客敬酒,敬不好要罰酒,如果新郎不勝酒力,弟兄們要代替喝。另外準(zhǔn)備一桌菜,陪伴新娘來的伴姑小妹,坐在新房里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