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口村:聊天長廊“客滿”。
位于西店第一峰香巖山西麓的嶺口村,古樹參天、小橋流水,是一個遠近聞名的文化古村。在這里,村民們?nèi)粘龆鳎章涠,和諧有序。“住著新房子,開著小車子,揣著大票子,領好獨生子,平平安安過日子。”這句話成了嶺口村許多村民“五子登科”美滿生活的生動寫照。去年,全村農(nóng)民人均純收入達18761元,在西店鎮(zhèn)名列前茅。這是嶺口全村老少安居樂業(yè),一心一意搞生產(chǎn)奔小康的豐碩成果。
是什么力量讓一個小村能夠有如此穩(wěn)定持續(xù)的經(jīng)濟增長呢?帶著這樣的問題,記者翻開了嶺口充滿激情的發(fā)展書頁。進農(nóng)家、訪農(nóng)戶,記者與群眾面對面交流發(fā)展秘訣。從他們一句句樸實的話語里,記者深深地感到,嶺口村的安寧祥和,是因為村黨支部和村委會的干部們牢記黨的宗旨,通過為村民辦好一件件好事、實事,在贏得群眾信任和支持的同時,認真細致地做好群眾的思想工作、化解基層矛盾、創(chuàng)建平安村取得的成效。
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
平安,是繁榮發(fā)展的基礎。采訪中,嶺口村的村干部不無驕傲地告訴記者,60年來,無論大小矛盾,全部化解在基層,實現(xiàn)了無村民上訪事件、無一例民轉刑案件、無矛盾糾紛上交的“三無”目標,真正做到“小事不出組,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共同創(chuàng)造了“六十年矛盾不出村”的神話。
“不能讓村干部和村民之間斷了線,你看不到我,我看不到你。”嶺口村新上任的黨支部書記舒奕菁是個28歲的年輕小伙,對于嶺口村全體村干部多年來一直嚴格執(zhí)行值班制度十分贊同。為了方便廣大群眾,嶺口村保證每天都有村干部值班,“我們在村里可能沒有群眾來找我們,但是不能讓群眾來辦事時找不到村干部。”
這么多年來,村兩委會一直都是離群眾最近的“消防隊”,全體村干部個個都成了處理問題的“救火員”。去年,一些村民反映村里的一家企業(yè)未經(jīng)處理就把污水排了出來,影響了河水的水質。管事的村干部意識到,如果問題不及時妥善解決,很可能形成信訪隱患,等事情鬧大了再解決,會給群眾和企業(yè)帶來不必要的損失。為此,村兩委會立即召開會議討論該事情,并作出要求該企業(yè)對污水進行處理后再排入河道的決定。沒過多久,這家企業(yè)就安裝好了污水處理設施,村民們對此也不再有抱怨。
“只要我們干部做事公道正派,有話好好說,就沒有解不開的疙瘩,化解不了的矛盾。”這是嶺口的村干部經(jīng)常掛在嘴邊的話。在工作中,他們堅持不管糾紛大小、難易都依法公正及時地進行調處,以公對事,以誠待人,以理服人,使矛盾糾紛當事人不僅口服,更是心服。去年10月,村民潘師傅在工地上干活時被石頭壓傷了腳,要求工程老板賠償全部醫(yī)療費。但老板不同意,雙方鬧得很不愉快。潘師傅一氣之下把他告到了法院。聽說這事后,嶺口的村干部出面去找鄰村的這位工程老板了解事情經(jīng)過。事后,村干部多次把雙方請來,細細做工作化解矛盾。最后雙方達成了和解,工程老板為態(tài)度不好向潘師傅道歉,潘師傅也作出了讓步,主動去法院撤訴。一樁官司至此得以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