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修葺一新的東觀山山頂公園
在東觀路一座高11米左右的小山丘上,有一個300平方米左右的山頂公園。從山底順著臺階拾級而上,樟樹、杉樹、桂花樹、竹子……種類豐富卻不顯擁擠的各種植物相映成趣,林間還有一條石板鋪成的曲徑,盤旋通往山頂公園,走起來別有一番風(fēng)味。
廣場舞、太極、聊天,各種休閑娛樂活動在公園里展開,家住東觀山附近的老人們鍛煉有了好去處,生活一下子豐富起來。東觀山居民杜瑤琴忍不住寄明信片到縣新聞中心,報料改造山頂公園有一位退休干部付出了極大的艱辛,這位退休干部就是儲功華。
一位老人的扭傷
讓他下定決心要改造公園
“原先這邊都是刺叢,根本沒法走人,很荒涼。”住在東觀路的杜瑤琴是一名退休老師,今年已經(jīng)86歲。她指著目前已經(jīng)成為林蔭小道的地方告訴記者,那里原先沒有供人們散步的路,全是刺叢,而山頂只有一塊凹凸不平的水泥地,一座涼亭,而且公園沒有通電,周邊也沒有圍欄,白天人少,晚上更是荒涼。
在東觀山山頂公園改造前,一部分老人棄近求遠,到一休公園或其他地方休閑鍛煉,而少數(shù)老人,還堅守在山頂公園。一次,一位老人在山頂公園跳佳木斯時,因為山頂?shù)乃嗟匕纪共黄蕉四_。“附近的老人缺少鍛煉的好去處,而這個公園正好合適,不好好利用起來,太可惜了,而且長此以往,堅持在這里鍛煉的老人安全也得不到保障。”退休干部儲功華聽說后,下定決心要改造公園。說干就干,特別是原先公園存在的安全隱患,他一條條列出,形成初步的書面計劃,此后又多次到縣住建局、供電局、體育發(fā)展中心以及園林部門反映,爭取相關(guān)部門的支持。
眾多老人的心愿
他千方百計要圓滿實現(xiàn)
“既然是人們鍛煉的場所,健身器材是缺不了的,但體育發(fā)展中心并沒有把這個點劃在規(guī)劃范圍內(nèi),如果公園要配置健身器材,就需要額外定制一套,很麻煩。”儲功華說。據(jù)悉,東觀山山頂公園始建于1989年,二十多年來沒有過大整修,在2011年徹底改造前接近于荒廢,而且也沒有列入相關(guān)部門的改造和建設(shè)規(guī)劃。為此,他跑了不下20趟,找相關(guān)部門領(lǐng)導(dǎo)協(xié)商,終于得到各相關(guān)部門的支持。
2011年,公園啟動改造工程時,正值9月大熱天。有一次,儲功華上山查看改造情況,發(fā)現(xiàn)一處地磚鋪得不是很平整,當場要求施工人員重新鋪設(shè),不想施工人員回復(fù)“就這么一個小公園,隨便弄弄就好了,不要那么認真嘛”。“當時聽了很生氣,地面不平老人摔倒了怎么辦?”這個夏天,下雨了儲功華反而可以在家安心休息,晴天,放不下心的他冒著中暑的風(fēng)險,每天上山“陪著”施工隊改造公園,一發(fā)現(xiàn)不對的地方就和施工隊溝通協(xié)商,爭取將公園改造得趨于完美。
公園不僅是公園
更是老人的精神家園
“東觀勝景美如畫,緱城天地皆是景。”“登高東亭觀寧城,歡身笑語話古今。”“助人為樂獻愛心,敬老愛親傳美德。”這是東觀亭里的三副對聯(lián),分別描述了東觀山山頂公園的地域特點、人文景象以及對傳統(tǒng)美德的弘揚,三副對聯(lián)都為東觀山的居民所書。“早上到公園里鍛煉,白天坐在一起閑聊,到了晚上,站在公園里望去,從寧海大廈到金融中心,從新城到老城區(qū),萬家燈火,都能看到,非常漂亮。”老人石秀芳笑著說。
為了豐富山頂公園的文化互動,今年8月份,儲功華應(yīng)老人們的要求組織成立了15人的太極拳隊,并聯(lián)系到了一位太極專職教練,每天早上6點多到公園里教老人打太極。由于太極招式多,許多老人記不住,怎么辦?儲功華想到了一個辦法:將招式口訣寫在白紙上,然后將紙貼在掛歷上,再把掛歷掛在公園里的樹上,這樣老人一邊打拳,一邊還能看到口訣。此外,他還將口訣寫在A4紙上復(fù)印給老人,讓老人回家也可以記憶。就這樣,這支大多由60歲以上的老人組成的太極拳隊,用40多天時間就學(xué)會了太極拳。
今年11月24日,儲功華還聯(lián)合縣供電局興趣小組與太極拳隊辦了一場晚會,讓老人走出自己練太極的小圈子,與他人進行切磋,并進行興趣交流,活動現(xiàn)場十分熱鬧。一位老人對記者感嘆:“我現(xiàn)在的生活比年輕的時候還豐富,這多虧了儲功華同志啊,真的要好好謝謝他!”
(記者方景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