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是和死亡靠得最近的一群人,每天接觸著一具具早已沒有生命跡象的軀體,用高超的技術(shù)和靈巧的雙手將這些軀體修復原貌,讓他們以最美的姿態(tài)和這個世界告別。他們,是殯儀館化妝師,同時,他們有個名字——“入殮師”。葛峰,就是其中一個。
“能夠讓逝者延續(xù)尊嚴,能使喪屬得到慰藉,我就是一個最快樂的人。”當年19歲的葛峰頂著眾人不解的目光來到殯儀館,成為一名普通職工,一做就是13個春秋。葛峰的日常工作就是對遺體進行清洗、消毒、化妝,而后推向靈堂,完成人生的最后一場儀式,最后推向火化爐。“每次給遺體化妝整容前,我根本無法知道這是一具什么樣的遺體,這需要長期鍛煉出來的心理抗壓能力。”葛峰告訴記者,給尸體化妝得通過三關(guān):過硬的“技術(shù)關(guān)”、強悍的“心理關(guān)”,還有就是最重要的“健康關(guān)”。每一關(guān)都至關(guān)重要,也給葛峰帶來了巨大壓力。他說:“要做好這個工作,只有先從心理上去理解和認識死亡,才能盡心盡力地讓死者有尊嚴地離去。還要用心去領(lǐng)會,因為化妝整容是需要一次性完成的。這除了對死者的家屬負責外,也是對一個人的終點服務,和對生命的終極關(guān)懷。”
比起死者,更難應對的還是失去親人、情緒激動的家屬以及世俗對職業(yè)的偏見。尤其是我縣實行遺體火化的頭幾年,由于人們的觀念未徹底轉(zhuǎn)變,經(jīng)常要遭受死者家屬因失去親人而沒由來的怒氣和吵鬧,甚至是難聽的辱罵和粗暴的毆打。葛峰統(tǒng)統(tǒng)忍受了下來,罵不還口,打不還手,面對死者家屬的總是一張平和且洋溢著溫情與真誠的臉。
葛峰說自己是一個“送行者”,在殯儀館這個人生“終點站”送走了一個又一個的“故人”,讓他們能夠安詳?shù)仉x開這個世界。“這個職業(yè)是悲傷的,因為它的主題永遠都是‘告別’,可也讓我懂得了生命的寶貴,獲得了一顆對世界、對他人感恩的心。”帶著堅持,帶著感恩,葛峰的工作也獲得肯定,多次被評為單位先進個人,獲得縣勞模及2014年度寧波市十大“最美職工”之一等榮譽。(記者章莉通訊員王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