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12000人次患者前來做透析,每天每位病人要在這里接受4-4.5個小時透析治療。開機、管路準備、觀察病人、下機……對于縣第一醫(yī)院血液凈化中心的全體醫(yī)護人員來說,這樣的程序每天都在進行著。
對于很多人來說,每天重復著枯燥的工作,時間一長更多的是應付甚至是厭倦。但對縣第一醫(yī)院血液凈化中心護士長王素琴來說,每一天的工作都是新鮮而富有新意的。
創(chuàng)新在有心
2009年,王素琴調入血液凈化中心,細心的她發(fā)現夏天的時候病人留置導管感染率比平時高。隨后她查閱了歷年病人資料,并對病人的發(fā)病情況進行了匯總梳理!敖Y果真的讓我大吃一驚,每年初夏和梅雨季節(jié)病人感染率是最高的”。
“病人最怕的就是感染,一旦感染就會引起諸多并發(fā)癥”。以往為了降低感染,醫(yī)院會采用在管路內加用抗生素!皝磉@邊做血透的患者家庭經濟能力一般都有限,經常使用抗生素,不但資源浪費,抗生素用久了對人體也不利。”
為此,2010年血液凈化中心采取梅雨季節(jié)預防導管感染措施,對血液凈化中心進行嚴格消毒管理,同時要求患者家屬保持居住環(huán)境衛(wèi)生。經過試驗,2010年7月25日至2011年11月30日未發(fā)生長期留置導管感染,控制了導管感染的發(fā)生。“這么一來我們可以不用每次都對患者進行抗生素封管,減少患者開支,節(jié)約資源!蓖跛厍俚倪@一課題還在長三角等地區(qū)得到了推廣,2013年榮獲寧海縣科學技術三等獎。
工作中的點滴成了王素琴創(chuàng)新的源泉。這幾年農村尿毒癥患者比重遠遠超過了城區(qū),通過數據對比發(fā)現,農村患者血紅素、白蛋白等指標往往偏低!澳蚨景Y病人很重要的一個特點就是貧血,如果血紅素上不來,癥狀就更嚴重,有的會頭暈、無力等,降低患者生活質量!边B續(xù)幾個月,王素琴對每位農村患者的飲食進行了調查記錄,并對照每次的化驗單進行了比較,她發(fā)現農村患者在飲食上存在著不平衡,隨后她結合實際,給每個患者制訂了一份食譜小冊子,讓大家對照食譜注意飲食,幾個月下來,病人的各項指標明顯好轉,這項課題還于今年榮獲寧海縣科學技術二等獎。
動力在善心
說起這些科技創(chuàng)新,王素琴說自己只是在做本職工作的時候,用了點心!霸谶@里做血透的患者,每個禮拜要來兩三次,最長的一位患者已經做了十多年血透了,我們跟他們就像朋友一樣了!
一次,一位患者在做血透的時候想解大便,護工遞上尿盆后,患者解完大便說自己沒力氣了,等家屬來了再擦!暗燃覍賮硪鹊绞裁磿r候,我當時在場,就馬上給她擦了。”王素琴說,如果我們把患者當朋友,那么很多糾紛就能迎刃而解了。
“看著患者痛苦,我心里也跟著受煎熬,總想著能為他們做點什么。”做透析時需要將病人的血液引出體外,血液在透析器中與透析液進行溶質交換,達到去除體內代謝廢物的目的。而使用的透析液大部分都是塑料桶裝的,由于塑料桶的桶口比血液透析管大很多,透析液暴露在空氣中灰塵進入桶中造成透析液受到污染。王素琴一次在經過注射室時發(fā)現輸液袋上有個無菌瓶口貼,突然來了靈感。又想到我們平時喝的酸奶、娃哈哈等飲料的瓶口貼,她馬上到超市去找了多種有瓶口貼的飲料,帶回家進行研究。但是透析液和飲料、輸液袋是不一樣的,透析液容量大(5-10KG)并且含酸性,對瓶口貼的要求更高。經過反復試驗,王素琴又發(fā)明了一項新技術——血液透析管保護貼,目前該項技術已經被生產廠家采納。
“其實人和人之間都是好來好去的,你對我好,我自然也會銘記在心!倍嗄陙,血液凈化中心幾乎沒有對外的投訴案例,患者遇上不滿意的直接找這個護士長解決。幾年來,王素琴也一直把這里的患者當成朋友,用自己的初心、善心去關心、幫助著這個群體。
(記者潘旭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