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用標
筆者于1987年土木建筑系畢業(yè),出于專業(yè)所長及個人愛好,近日有幸陪同縣文物辦及有關人員對岔路鎮(zhèn)上金村里國寶級馬頭墻進行了實地核實。
顧名思義,馬頭墻即形狀酷似馬頭,故稱“馬頭墻”。馬頭墻又稱風火墻、防火墻、封火墻,是漢族傳統(tǒng)民居建筑流派中江南浙派建筑、徽派建筑(徽州建筑)的重要特色。曾有“青磚小瓦馬頭墻,回廊掛落花格窗”之說。
馬頭墻的“馬頭”,通常是“金印式”或“朝笏式”,顯示出主人對“讀書作官”這一理想的追求。馬,在眾多的動物中,可以稱得上是一種吉祥物,中國古代“一馬當先、馬到成功、汗馬功勞”等成語,顯現出人們對馬的崇拜與喜愛。馬頭墻墻頭都高出于屋頂,其輪廓作階梯狀,脊檐長短隨著房屋的進深而變化,多檐變化的馬頭墻在江南民居中廣泛地被采用,有一階、二階、三階、四階之分,或稱為一疊式、兩疊式、三疊式、四疊式,通常三階、四階更常見。富貴且較大的民居,因有前后廳,磚墻墻面皆以白灰粉刷,墻頭覆以青瓦兩坡墻檐,白墻青瓦,明朗而雅素。
馬頭墻上高低錯落的疊數可多至五疊,俗稱“五岳朝天”。因為有了馬頭墻,從而顯出一種動態(tài)的美感。站在后門山上從高處往下看,聚族而居的村落中,高低起伏的馬頭墻,給人視覺產生一種“萬馬奔騰”的動感,也隱喻著整個宗族生氣勃勃,興旺發(fā)達。
在這次村莊整治提升工程中,因空心村產生及古文物保護意識不到位,很可惜拆除了一幢級別不低的有古馬頭墻舊道地危房。不幸中萬幸,另外一幢留下了南面髟墻,估計年齡不少于100年?上攵,上個世紀昔日大戶人家之富有風貌尤存。
現從僅存左右兩邊為馬頭墻,中間處為車門頂門楣上可看到,正中有明八仙立體灰凸雕,人物形象刻畫得維妙維肖、栩栩如生。翹首馬頭線條流暢,雖略有損壞,但仍能見證歲月滄桑?上ы敹藘蓷l盤龍已毀壞。只能聽長輩們訴說當年的風貌了。

車門左右兩廂側面呈粉紅色雕刻精細的馬碲磉,見證了當年宅院主人的文學修養(yǎng)。
右?guī)堑窨叹?ldquo;神鹿回頭”圖案。鹿回頭的文化內涵:在中國古代文化中,鹿代表著“祿”。“鹿回頭”其實是指“祿回頭”。根據《祿神》甲祿在寅,乙祿在卯,丙祿在巳,丁祿在午,戊祿在巳,己祿在午,庚祿在申,辛祿在酉,壬祿在亥,癸祿在子。祿來自天(干),承載于地(支),從二十四山的分布來看,祿在天干回頭的位置上,因為天干回頭見祿,所以,稱之為鹿回頭,通假“祿回頭”。鹿這種動物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始終占有一席之地,它不僅是先人主要的狩獵對象,是宗教儀式中的重要祭物,還作為生命力的象征(一雄多雌及鹿角的脫而復生)和升官發(fā)財之吉兆(福“祿”喜壽),屢屢出現在民俗、繪畫、器皿、建筑及史籍中。
《詩經》中與鹿相關的詩有多篇,其中關于鹿的描寫折射出豐厚的文化寓意,反映了古代社會生活的特色和風貌。
《詩經》
呦呦鹿鳴,食野之萍。
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左廂是雕刻精細“靈猴獻桃”圖案。中國著名古典小說《西游記》中的孫悟空可謂家喻戶曉。孫悟空大鬧天宮是婦孺皆知的故事,猴機靈敏捷,討人喜歡,在我國很多地方都建有猴神廟,人們對猴子有一種特殊的崇拜。齊天大圣是偷桃高手,所以它把偷來的仙桃獻上,寓意祝你吃了仙桃長壽千年。猴在中國悠久的文化中具有多元的面相和豐富意涵。古代猴在許多地區(qū)受到崇拜。在吉祥圖像中,猴因為諧音“侯”,被賦予馬上封侯、輩輩封侯、封侯掛印的祝福美意。在自然界,猴子是唯一與人類同屬靈長目的動物。“靈長”意為“萬物之靈眾生之長”,與其他哺乳類動物相較,猴子軀體四肢靈活,智力較為發(fā)達,與人類體型最為接近。人們喜愛猴,因為猴為靈長目動物,通身透著機靈活潑,滑稽有趣。特別善于形象思維的中國人,早在三千多年前,就把猴子錄進了象形字!渡胶=洝泛汀秴问洗呵铩防锓Q其為“猨”,《抱樸子》中稱之為“猿”,至晉文學家傅玄作《猿猴賦》有云“戲猴而縱猿”之句?梢娫诠湃诵哪恐性澈秃锒伎煞Q為“猨”。
鑲嵌于墻上的淺紅石板面有雙勾淺刻文字,蒼勁有力顏楷大字:其撿元吉。古文“撿”與“斂”通假。典出東漢·張衡《東京賦》之“……神歆馨而顧德,祚靈主以元吉”!兑·坤》:“黃裳元吉”?追f達疏:“元,大也。以其德能如此,故得大吉也”。現代意為:做人要收斂低調,不可張狂。如此便能萬事大吉、洪福。

反面為磚面上抹灰后鐫刻陽文字體:朗如玉山。典出唐·李白《贈裴十四》詩句:
朝見裴叔則,朗如行玉山。
黃河落天走東海,萬里寫入胸懷間。
身騎白黿不敢度,金高南山買君顧。
徘徊六合無相知,飄若浮云且西去!
裴叔則,即晉朝的裴楷,曾任中書令,人稱裴令公,儀容俊偉!妒勒f新語·容止》:裴令公有俊容儀,脫冠冕,粗頭亂服皆好。時人以為玉人。見者曰:見裴叔則如玉山上行,光映照人。此以裴叔則喻裴十四。
現代意為:像晉朝裴楷一樣,儀表堂堂,清朗如玉山,光彩照人,心態(tài)光明磊落。
結合正反兩面語句,是吾族先賢告誡晚輩:做人要低調,心態(tài)要磊落。這正是吾族家譜中:訓家十箴,信朋友及重修身等等具體體現。
這看似簡單的兩組四字背后還隱藏著深厚做人哲學。清華大學教授樓慶西在《中國古代建筑裝飾五書》的前言中說到,中國建筑除個別如紀念碑之外,都具有物質和精神的雙重功能,它在為人們提供物質功能外,還有一定的精神功能。比如建筑的實體形態(tài)、裝飾、裝潢等,尤其是能表達建筑主人精神意趣的繪畫和文字。而這次在岔路鎮(zhèn)上金村發(fā)現的最高級別“五岳朝天”馬頭墻及文字,我認為是最能直抒胸臆的。也是我族先賢敞開心胸,不依托任何事物,通過樸實無華的手段,把內心活動和情感直接抒發(fā)出來的一種抒情方法。
但最難表達的也是這文字。所以能在古建筑上留下的必是意趣豐滿、內涵深厚、遠景明麗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