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葛洪詩畫欣賞
葛洪事跡成為后世書畫創(chuàng)作題材,經(jīng)久不衰。在歷代文人涉道詩中,吟誦葛洪的最多。杜甫《贈李白》詩曰:“秋來相顧尚飄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yáng)跋扈為誰雄?”史載葛洪居家移居嶺南故事,歷代詩畫作品最多;葛洪煉丹畫作亦多。精選其中三幅,賞析如下:
一、元王蒙《稚川移居圖》(蘇州過云樓原藏品)
該畫在2011年以4.025億元成交價(jià),成為中國拍賣史上最昂貴的古代畫作。
作者王蒙(1308-1385):元畫家,字叔明,浙江吳興人。出身元代著名書畫世家,能詩文,工書法。尤擅畫山水,受外祖趙孟頫直接影響,師事董源、巨然又自成風(fēng)格。王蒙對明清及近代山水畫影響甚大,與黃公望、吳鎮(zhèn)、倪瓚合稱為“元四家”。
葛稚川移居圖
《稚川移居圖》為立軸,縱120厘米,橫56.7厘米。描繪了葛洪攜帶家眷移居羅浮山,修道煉丹的故事。
畫上有七位書畫大家的題詩。其中,韓性是元代大畫家王冕的老師,倪瓚是“元四家”另一代表人物。“十才子”陳則的題詩,是他存世唯一的書跡!吨纱ㄒ凭訄D》上還有明代大收藏家項(xiàng)元汴近20余枚收藏印,極為珍罕難得。
韓性:避世豈中道,長生秪自私。能于污俗間,不受塵土緇。名聲遂不泯,千載有余暉。稚川逃名者,苦就大藥資。移家山水間,乃以妻子隨。潔身事幽□,未使彝□□。展圖為題品,君子或與而。
樂遠(yuǎn):不暮乘肥與榮□,□僮行李只瀟然。移家更近羅浮住,牛背清風(fēng)萬古傳。老□癡僮百指余,母前光抱二明珠。鴛聯(lián)穩(wěn)坐牛身上,琴劍隨行意自娛。
陶復(fù)初:擔(dān)囊挈累欲何求,還恐丹砂負(fù)白頭。石室金堂應(yīng)可住,底須辛苦回羅浮。
倪瓚:仙翁乘犢曉登途,后是嬌妻前老奴。湛湛露華沾□□,□□□□□照明,蘆□隱約龍□□,□□紫□□□驅(qū),今日□圖空想像,落□□鳥滿□壺。
陸居仁:□□□□留,丹砂不可求?纭酢酢酢,挈累隱羅浮!酢酢酢酢酰n□轉(zhuǎn)□□!酢酢鹾⑺,□□□劍□。
錢岳:稚川行素□,句漏問丹砂。雞犬知人意,□□看處家。山中牛背穩(wěn),海上鶴程賒;鸷蛳忍焖,春風(fēng)古縣花。學(xué)仙祈壽考,投老托荒遐。撫事今何在,披圖重欲嗟。
陳則:挈累離羈歸去兮,犁牛穩(wěn)跨壽眉齊。陶镕鑒汞猶余事,利物濟(jì)人心弗迷。
王蒙曾創(chuàng)作兩幅《稚川移居圖》,現(xiàn)藏于北京故宮的,為其早年作品。過云樓藏品《稚川移居圖》是晚年創(chuàng)作精品,在藝術(shù)水準(zhǔn)上超過故宮藏件。
二、明郭詡《葛仙吐火圖》(上海博物館藏品)
郭詡(1456—1532):字仁弘,號清狂道人,江西泰和人。工書畫,善山水,嘗遍歷名山,曰“豈必譜也,畫在是矣。”
《葛仙吐火圖》創(chuàng)意取自葛洪《抱樸子內(nèi)篇》對俗篇第三“變易形貌、吞刀吐火,坐在立亡,興云起霧”的意境。
三、清黃慎《煉丹圖》(石家莊博物館藏品
黃慎(1687-1770):字恭懋,號癭瓢子,福建寧化人,一生布衣。從小作畫謀生,雍正元年移居揚(yáng)州,是“揚(yáng)州八怪”中最為杰出的人物肖像畫家,題材多為神仙、佛道和歷史人物。擅草書,自辟蹊徑,風(fēng)格獨(dú)特!稛挼D》是一幅集詩書畫為一體的優(yōu)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