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調查裝修問題不是一點點
接到熱線后,當天下午,記者與王先生一起來到海錦苑,現場查看王先生新居裝修存在的問題。
問題一:裝飾板表面起泡嚴重
一走進新居的客廳,記者就看到靠右邊的墻體上排放著長長的裝飾板,顏色呈棕褐色,看起來比較大氣,但走近細看,才發(fā)現裝飾板表面存在很多或大或小的氣泡。
“我找了很多人來看,他們說出現這樣的情況,除了材料選購存在問題,另一個原因就是操作不當。”指著這些氣泡,王先生告訴記者,客廳的“黑檀木”木皮花費了近8000元,懂行的人看了說這也不是正宗的黑檀木,是經過化工處理的一種樹皮,人工很難貼,就算一時熨平了,時間一長也會出問題,F在就算叫油漆匠來做,也沒一個油漆匠敢接,只能全部返工重做。
問題二:地下室漏水猶見印痕
前幾天,寧海天氣晴好,但當王先生帶記者來到新居的地下室時,記者發(fā)現地下室的墻面、地面都還有零星的水漬、水印。
9月16日地下室進大水,成室內游泳池
“這些都是以前進大水時留下的。”王先生說,一次是梅雨,一次是臺風,他家的地下室成了重災區(qū),水把整個地下室都淹沒了。“簡直成了游泳池!”王先生哭笑不得。“你看,墻里面現在還有水”,說著王先生把墻上的一層防水層撕開給記者看。不僅如此,地面的防水層現在都是一種“龜裂”狀態(tài),就和久旱干裂的稻田一樣。
一塌糊涂的地面防水層
據王先生請來的專業(yè)人員檢測認定,他家的地下室,防水層根本就是胡來,是完全不懂行的人做的,簡單修補根本解決不了問題,必須敲掉重澆。如此一來,不說重做部分,單是混泥土敲挖就需要大量的人工費用,損失巨大。
問題三:樓梯板面像“比薩斜塔”
“你走走這個樓梯,看看有什么問題?”
在王先生的提醒下,記者試走了下他家三樓通往閣樓的樓梯,從下往上走,沒什么特別的感覺,但當記者從上往下走才發(fā)現,這個樓梯的板面明顯是向外傾斜的。記者當天穿的是平跟鞋,走動時人不禁往前沖,不抓住扶手差點摔倒。
王先生表示,由于自己工作忙,就把裝修全權交托給了對方,并在一開始就叮囑對方把好質量關和造價關,現在居然兩個關都出現大問題。“簡直就是諷刺!”王先生自嘲。據王先生自己介紹,同樣的房子,前面一個朋友精裝修基礎工程不到30萬元,他家都是挑最簡單的,結果賬單開出來是44萬元!
王先生說,這還不包括一部分外包的活,比如柜子、柜門、門窗套等,都是叫外面的廠家另做的。地磚、墻磚、大理石、乳膠漆這些還都是王先生自己掏錢買的。細算下來,他家的基礎工程要超過55萬元!
“這次裝修簡直就是個噩夢!原本今年年底打算入住的,現在沒裝完不說,對方居然避而不見,丟下一堆爛攤子不管了。”王先生一臉的悔不當初。
小調查:
市民朋友們,你們在裝修中有沒有像王先生一樣遇到過一些奇葩的糟心事?碰到這些裝修“陷阱”時,你們是怎么維權的?全包、半包、清包,您更傾向于哪種裝修方式?理由是什么?請撥打熱線電話:65510000,或登錄文峰論壇“新房裝修市場調查”跟帖回復。感謝您的參與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