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克剛
石簡(?—1551),字廉伯,號玉溪,寧海縣城西隅人。自幼勤奮好學,并立下壯言:“人生不讀書,學為圣賢,以立身濟世,何以生為?”年稍長后,師從心學大師王陽明先生,深受其“知行合一”思想的影響,“敦尚實行,不騖口語”。
嘉靖二年(1523),石簡考中進士,初授江西余干知縣。在此任職期間,“清慎公勤,百廢俱舉”,余干縣老百姓感念石知縣的功德,特為之立生祠。數年后,石簡升任南京兵部武選司主事,為官“一秉至公,不徇權勢”。嘉靖十年(1531)六月,皇帝特下旨嘉獎:“南京兵部武選清吏司主事石簡,名起賢科,功成巨邑。簡居今職,勤慎彌彰,特舉綸恩,以示褒勸……”
在此后的數十年間,石簡先后擔任刑部郎中、吏部文選司值考察、高州知府、安慶知府、云南兵備副使、湖廣按察使、貴州左布政使等職,皆清正廉明,所至有聲。
石簡得大儒王陽明先生親授,深諳心學要旨,從政期間,文修武治,卓有良法。如在安慶知府任內,改革弊端,破除陋規(guī),結果一年之后,節(jié)省公務支出4萬余金。在任云南兵備副使時,因云南地與安南(今越南)接壤,彼時山賊四起,禍害百姓。石簡審時度勢,以計謀生擒200余人,而后又斬殺了眾多賊寇,作亂多年的“山賊之禍”得以平息。后升任貴州左布政使,正逢境內蠻人作亂,四處掠奪,官兵征剿不力。當時的貴州巡撫想到石簡德高望重,足智多謀,就請他出面去招降蠻人。石簡領命后,單人匹馬前往敵營,最后成功說動蠻人首領,率眾歸順朝廷,使貴州免去兵戈之災。
嘉靖二十九年(1550)十月,時任山東左布政使的石簡,擢升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撫云南,成為主政一方的軍政大員。到了次年六月,因云南左布政使徐樾輕信敵方“詐降”被殺,石簡受此事牽連,先被“褫職閑住”,之后落職歸鄉(xiāng)。不久,朝廷欲再啟用石簡,才知道他已經去世了。
石簡為官30余年,一身正氣,兩袖清風,品行和操守始終如一,常常以“作官自俸入外,絲粒皆非義”來告誡和提醒自己。晚年回到故鄉(xiāng)寧海后,有親友來訪,其家無余資,窘迫到連招待客人的錢都拿不出來。
當時民間將石簡、何寬兩人視作清官的代表人物,有“天下清官,石簡何寬”之說。何寬(1514-1586),字汝肅,號宜山,臨海(今浙江臨海)人,嘉靖二十九年(1550)進士,曾任南京刑部尚書、吏部尚書等職,以“勤政職守、聽訟明慎”著稱。
明代崇禎《寧?h志》稱石簡的文章以及品德,為“方正學之后第一人”,并將他和羅適、葉夢鼎、舒岳祥、方孝孺、盧原質等人一起,入祀鄉(xiāng)賢祠,為世人所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