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夢鼎(1200-1279),字鎮(zhèn)之,號西澗,寧海東倉上宅人。葉夢鼎本姓陳,6歲出繼母族,改姓葉。他少年時從學于鄭霖,長大后,再從學于鄞縣趙逢龍。
葉夢鼎天資穎悟,讀書過目成誦。南宋紹定五年(1232),葉夢鼎進入太學,嘉熙元年(1237)以太學上舍試入優(yōu)等。剛開始被授予信州軍事推官,后在袁州、吉州、隆興等處任地方官。景定三年(1262),葉夢鼎升任兵部尚書,兼國史及實錄修撰。次年,他調任吏部尚書。咸淳三年(1267),葉夢鼎官拜右丞相兼樞密使。
當時的南宋,風雨飄搖,外有強敵壓境,內有權臣賈似道專權,國事日非。葉夢鼎多次上書朝廷,主張修明政治以振興邦國。度宗即位后,議請?zhí)蟠购熉犝,葉夢鼎說:“母后垂簾豈是美事!”并以此諍諫。史稱“以孤忠抗大奸,支持危局”。景定元年(1260),賈似道加少師、封衛(wèi)國公,權勢益重,景定四年,他在兩浙及江東江西推行《公田法》,侵吞民田。葉夢鼎極力反對,最后促使《公田法》推行到浙西而廢止了。次年,賈似道又推行《經(jīng)界推排法》,使得物價飛漲、稅賦倍增,百姓叫苦不迭。葉夢鼎又怒起而阻止。
葉夢鼎感慨朝綱混亂、國事漸衰,請求辭職,未被允許,于是稱病歸故里,屢詔屢拒。朝廷無奈,只好授葉夢鼎資政殿學士銜,讓他做慶元府知府。
咸淳三年(1267)三月,朝廷再召葉夢鼎為參知政事,葉夢鼎雖然六次婉辭,但一直未被同意。同年秋,朝廷強授葉夢鼎相印。時值賈似道任平章軍國重事,處處恃權牽制。賈似道還為利州轉運使王價平反等事,故意給予葉夢鼎難堪,葉夢鼎憤怒地請求辭官回家,又未獲允許。
咸淳五年,葉夢鼎舉例引用北宋杜衍單車宵遁事例,懇切要求辭職,朝廷才換任馬鸞為右丞相兼樞密使。咸淳八年十二月,朝廷再詔葉夢鼎為少傅右丞相兼樞密使,夢鼎托病不去赴任,給朝廷上奏疏后,直接乘扁舟回歸寧海。有人以禍福得失等來勸諭葉夢鼎,葉回答說:“廉恥事大,死生事小,萬無可回之理!
德祐二年(1276)五月,趙昰在福建即位,次年以太師太乙之官銜召葉夢鼎前往。時局勢危如累卵,但為了朝廷穩(wěn)定,葉夢鼎以七十八高齡,仍然受命南行。船行至永嘉(溫州)時,因為道路阻塞不能行進,葉夢鼎慟哭而返回。兩年后,葉夢鼎病逝。他身后留下一部著述,《西澗集》。
(來源于1993版《寧?h志》)
(問廉清白溪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