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龍?zhí)掇r(nóng)家樂前,就是登山步道口,那有吳良云親手打下的定位等距柱
第四幕:“噠噠噠”,是吳良云的忘憂晚年
探訪點:寧海東北部,橋頭胡街道雙林村儲家自然村,海拔300多米
登山線路:龍?zhí)?mdash;柴鳥坑—鳥籠口—東海云頂
在驢友眼中,62歲的村民吳良云,有著兩個截然不同的身份:他是一位和藹可親、誠實可信的農(nóng)家樂老板。經(jīng)營的古龍?zhí)掇r(nóng)家樂,是東北部登山線上最可靠的食宿點;他是一位熱心專業(yè)的救援者,常在驢友涉險時及時出手。
只是這樣的雨天,當(dāng)少了“噠噠噠”的腳步聲后,難以言喻的悲傷,依然會向吳良云襲來。兩年前,32歲的兒子在家附近散步時,因為沒有燈光和護欄,不慎跌入深溪撒手人寰。此后,吳良云和老伴一直沉浸于悲痛之中,不能自拔。
那年,寧海在完善登山步道時,決定安裝定位等距柱,為迷途涉險的驢友提供信息和向?qū)。打樁?jīng)驗豐富、熟知地形的吳良云,不顧年事已高和失子之痛,毅然接下全線530公里、1620只定位等距柱的安裝任務(wù)。在山頂打樁的日子,他對風(fēng)景秀麗的儲家自然村,又有了全新認(rèn)識。
“走完登山步道,發(fā)現(xiàn)儲家是最適合驢友歇腳的地方。”于是,吳良云回來后與妻子商量,要辦一家專門服務(wù)驢友、可供吃住的農(nóng)家樂;蛟S他的想法,還帶著更多發(fā)自內(nèi)心的期待。那些年輕活力的身影,像極了自己的兒子。與他們交談相處,吳良云總會忘記悲痛。
去年冬季,一位女驢友在柴鳥坑附近,不慎腳踝骨折。接到報案后,警察幾番搜尋未果。吳良云得知后,帶著警察,背著擔(dān)架,直接沖向山頂。憑借著對山形地勢的了解,和對定位等距柱的熟悉,他順利找到了女驢友。事情傳開后,古龍?zhí)掇r(nóng)家樂的生意更紅火了。
而今,在雙林村山谷的盡頭,吳良云和妻子用心經(jīng)營著自己的農(nóng)家樂,忙碌且充實。他們沒讀過多少書,卻知道“驢友”兩字的注解;他們不懂電腦,卻會安裝無線WIFI。那些從登山步道傳來的腳步聲,讓兩老的晚年不再孤獨。
在寧海,500多公里的登山步道,牽動著城鄉(xiāng)之間的對流,喚醒著古村落和古村人。那些人與道的故事,自春天發(fā)芽,到秋天結(jié)果,裝滿了每個人的心田。這或許正是“5·19”中國旅游日的奇妙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