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從唱腔來講,寧海亂彈的唱腔非常豐富。除了亂彈,還兼有昆曲、高腔等,屬于多聲腔亂彈劇種。唱詞也以七言為最多,兼有一定詞格的二、四、八、九、十不等的長短句。其唱腔依據(jù)角色身份,或高亢激越,或委婉流暢,表演或粗獷奔放,或優(yōu)雅華麗。
亂彈的伴奏樂器則有文場和武場之別,文場分絲竹管弦樂曲和嗩吶樂曲兩類,武場分鬧臺鑼鼓和表演鑼鼓兩類。武場用大鑼、大鼓、大鈸,使粗獷、鬧猛的場面馬上見效。而且這場景很受當(dāng)時人們歡迎。雖然當(dāng)時的演員越劇、平調(diào)都會表演,但往往是上半場越劇唱得正酣,觀眾卻不愿意再看下去,一個勁在臺下要求演員唱亂彈。相比較委婉溫和的越劇,粗獷有力的亂彈更適合寧海人的欣賞習(xí)慣。一旦亂彈開腔,整個演出過程一個觀眾都不會走掉。
亂彈的角色分為上四角和下四角,上四角包括生、旦、丑,下四角包括外、貼、副、末。
王萬里說,在表演方面,其實寧海亂彈也是借鑒了寧海平調(diào)的許多表演技巧,有很多的絕技,如雙騎馬、甩火球、雨傘吊毛、走龍步等,都和平調(diào)異曲同工,很受觀眾喜愛。
5
20世紀(jì)80年代以前,人們沒有多少文化藝術(shù)形式可欣賞,城鄉(xiāng)最為熱鬧的當(dāng)屬戲班演出。后來,隨著電影、電視等影像技術(shù)的普及,社會向觀眾提供了豐富多彩的娛樂消費形式,戲曲也逐漸受冷落,亂彈也不例外。如今在寧海,沒有年輕人能演唱亂彈,平常能聽到的也只是亂彈戲班子的“老戲骨”。他們在街頭、公園圍聚一起演唱,過把癮。另外,民間婚喪樂隊吹唱中,年長樂手也會演唱亂彈助興。而在戲劇的表演舞臺上,亂彈已不見蹤影。
對于這種景象,陳寶國顯得有些遺憾。他說,現(xiàn)在,會唱亂彈的人已經(jīng)很少了,像他這樣六十幾歲的亂彈演員已經(jīng)算是很年輕的了。前段時間,正好是第8個中國文化遺產(chǎn)日,縣文廣新聞出版局在潘天壽廣場舉行了一場亂彈展演活動。安排原先有亂彈的8個村,每個村出一個亂彈節(jié)目,在廣場上進行表演。讓陳寶國感到意外的是,這場久違了的表演竟受到了大家的熱烈歡迎,即便表演結(jié)束,還有不少人流連在表演場地周邊,不愿離去。在那一刻,他忽然有了些恍惚的感覺,仿佛又回到了多年以前在臺上表演的日子。
陳寶國說,這場表演讓他忽然有了重新弄個亂彈班子的念頭。亂彈本身便是非常草根的一種表演方式,它咬實、生動、粗獷、有激情,又熱鬧易懂,當(dāng)初便是最受寧海人歡迎的劇種,如果能讓它重新走到老百姓中間,沒準(zhǔn)真能再次煥發(fā)它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