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聽清溪音
在桑洲,清溪著名的溪潭有沙地龍?zhí),下洋周黃眉山?jīng)_和茶堂潭,桑洲烏頭山潭,陳家岙上、下火缸潭,坑口爛湖潭,后沙后坑港,遼車小殿前鍋底潭、下角潭、橫嶺潭,上葉馬槽潭、大巖頭潭、將軍潭、倒馬潭等。每一處溪潭都有各自的故事。而最讓大家津津樂道的莫過于隱跡潭,也就是沙地龍?zhí)读恕?/p>
《光緒寧?h志》記載:縣南五十里下葉村后雙峰尖削,相傳有龍潛三井潭,為居民所污徙此。有樵者至,見一潭甚清而深,心異之,結(jié)茅為記,后覓不得,故以此為名其潭,云起雨意最濃,逢湫水云發(fā),旋即散去,僉云未受封故也。光緒間,章孝廉文吁萬尚書青黎題請,敕封雙峰尖靈異龍王,神賜額曰:澍霖廣被,萬尚書書。
鎮(zhèn)里老人告訴記者,清溪中游沙柳大家園村有一座廟,叫龍母廟。傳說很久以前龍母生了九子,九龍拜別娘親紛離故地尋潭修煉。三龍子澍霖順清溪而上,過龍頭山,見竹山頭坑水轟轟,心想這坑里有深潭可得安身,一直尋到天堂山腳石嶺坑也沒找到理想之處,再順著竹嶺坑而出珠游溪,一路苦苦尋找修身之潭,最后在海游下葉村后三井潭找得安身修煉之所。不知過了多少歲月,三龍子澍霖終得正果,飛升上天,討得天帝敕封,常布雨于懸渚湫水山一帶,澤被鄉(xiāng)里。
然而,隨著人口的繁衍,污染了三井潭,澍霖漸漸失去了靈性,幾千年的道行毀于一旦。無奈之下,澍霖只得另找安身之所繼續(xù)修煉。他由珠游溪而進(jìn)松門坑,順坑而上至松門坑發(fā)源的天堂山,見左峰巖石高聳,更喜右邊文靜秀氣,其巖壁中間還有泉水汩汩而出,在此巖下有一深潭,這里人跡罕至,澍霖將此潭隱沒,不為常人所見,靜心修行再得正果,隱跡潭因此得名。
但是由于各種傷心往事,澍霖依舊沒有信心。年久之后,山腳鄉(xiāng)民常見隱跡潭間濃云大起,如果湫水山也有云時(shí),隱跡潭間的云就立即散去。鄉(xiāng)民知道原因后,為了一方風(fēng)調(diào)雨順,也為了讓澍霖恢復(fù)自信,澤被沛雨,有海游章孝廉發(fā)文呈請萬青黎尚書,由萬尚書遞請皇上敕封澍霖為天堂山隱跡潭龍王,終得敕封澍霖為“雙峰尖靈異龍王”,神賜額為“澍霖廣被”,由萬尚書手書刻碑立于隱跡潭巖腳。“雙峰尖靈異龍王”為民降雨,澤被鄉(xiāng)里,光緒間為感龍王恩德,鄉(xiāng)民在隱跡潭巖腳下的平坦地建造龍王行宮。每年六月廿四日是“雙峰尖靈異龍王”壽日,附近鄉(xiāng)民都會到這里辦齋念佛,祈求龍王,風(fēng)調(diào)雨順,保得一方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