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何莎莎實習生馬佳樂
一年中,除了春暖花開的3月至5月,秋高氣爽的金秋十月也是結(jié)婚的好時節(jié),而其中一個重要事項就是選訂喜糖。
再看傳統(tǒng)喜糖
滿是甜蜜回憶
喜糖在舊時婚禮中,作為婆家定禮中的六色禮或十二色禮之一,新娘上轎或上車的時候,新郎新娘入洞房的時候,都要撒喜糖,讓大家一起分享甜蜜美好。
在很多80后的記憶中,小時候家里收到的喜糖,有一陣是流行裝在一個紅色透明的薄紗袋子里,各色小糖大概8~16顆。微友“蜜汁微笑”說,那時候自己拿到這樣的喜糖一般都會一股腦倒出來,挑自己喜歡的拿走。她說,那時候自己最喜歡的是那種嵌著一顆話梅的糖果,其次是果汁味的軟糖,如果能找到一顆巧克力,肯定也會第一時間挑出來。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小時候喜糖里那種酒心巧克力和金幣或元寶造型的巧克力。我還清楚地記得,那種酒心巧克力咬開會有些酒味兒,還能嚼到砂糖一樣的東西。”微友“HYW”說,那時候的巧克力其實沒什么真正的巧克力味,但卻因為稀少顯得格外珍貴。要是遇上包裝好看的糖果,不少小姑娘還會在享用完后,小心地把糖果紙攤開夾在書中壓平后收集起來。
那時候的喜糖,一份的價格多在1元左右。在物資匱乏的年代,糖果是很多孩子童年里唯一的零嘴,也正因如此,家里的喜糖也變得格外搶手。